女性的“脆皮人生”,除了时不时折磨我们的姨妈痛,还有一个“危机”每月都在蓄势待发。
它就是——黄体破裂。
有人为爱鼓掌太激烈,黄体破裂;
有人用肚子收伞,黄体破裂;
有人上厕所太用力,黄体破裂;
还有人啥都没干,黄体自行破裂......
临床上,黄体破裂发生最多的则是为爱鼓掌过于激烈。
前几日,伴随着护士急促的脚步声和轮椅紧凑的咯吱响,一位患者被推入黄山首康医院妇科门诊。据家属介绍,患者在同房后出现下腹痛情况,但当时二人并未在意。直到疼痛情况持续6小时后,患者出现上肌无力、面色发白症状,才紧急送来医院。
接诊后,妇科医生立即安排B超检查,结果提示盆腔积液范围约76mmx34mmx78mm,判断其为黄体破裂引起的腹腔内出血。
因失血较多,患者在检查期间发生了晕厥,于是医生立即为其安排急诊手术。5分钟后,术前准备完善,患者被送至手术室接受腹腔镜下右侧卵巢黄体囊肿剥除术,术中见盆腔内积血及血凝块共计约1000ml。
什么是黄体破裂?
想要知道什么是黄体破裂,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黄体。
黄体位于女性的卵巢内,是正处于育龄的女性在卵巢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产物。女性在排卵后,会因为卵泡塌陷和出血而形成血块,留在卵泡内的颗粒细胞会逐渐地肥大、增生,细胞内含黄色类脂质的就是黄体。
如果女性的卵子没有受精,黄体就会在女性排卵后9-10天内开始退化。黄体衰退后,会出现月经来潮,之后卵巢中就会有新的卵泡发育,女性也就开始了新的月经周期。
大多数黄体在完成一过性的内分泌功能后便会结束使命。但如果黄体腔内积液增多(其体积可增大至3 -8cm以上),加上黄体本身质脆、缺乏弹性、血管丰富,一旦腹腔压力突然增加,就易出现黄体破裂。
也就是说黄体破裂只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中后期,在排卵过后、下次月经来潮前的几天。这个稳定的时间特征是临床上识别黄体破裂的重要依据。
黄体破裂有什么症状?
1、腹痛
未破裂前常有下腹隐痛,一旦破裂,会出现一侧下腹疼痛;严重者则表现为突发剧烈难忍的腹痛,伴恶心、呕吐、尿频、肛门坠胀等。
2、失血性休克
如大汗淋漓、头晕眼花、血压下降、四肢冰冷等。
3、阴道出血
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情况。
值得注意的是,腹痛是黄体破裂最重要的信号,如果在排卵过后、月经期前几天出现腹痛症状,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诊断是否是黄体出现破裂。就诊时间越早,越能避免黄体破裂的危害扩大。
黄体破裂常出现的原因有哪些?
自发性破裂黄体中原本就有少量出血现象,但如果出血量较多,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,从而发生自发性破裂。
外力作用如腹部受到撞击,或在便秘、咳嗽、剧烈运动及性生活时,由于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,可能导致黄体破裂。
如何保护“脆脆”的黄体?
想要预防黄体破裂,就要尽量避免诱因的发生,在月经后半周期也就是黄体形成以后,要特别注意这几点。
1、避免剧烈运动
在黄体期,即下次月经来潮前的一段时间,避免进行过于激烈的性生活或运动。
2、注意生活规律
调节饮食,保持大便通畅,规律作息。
3、治疗相关疾病
积极治疗咳嗽、便秘等可能增加腹腔压力的疾病。
黄山首康医院妇科医生提醒各位女性朋友,月经周期的中后期一定也要提高戒备心,谨防黄体破裂。当然,什么肚子收伞、过于激烈的性生活可千万别在这段时间尝试了。